今天是: 投稿:tougao@hbzgh.org.cn

湖北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时政新闻» 正文

市场监管部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发布时间:2025-07-04 08:55 |  来源:新华网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健康食品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食品非法添加问题却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近期,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等市场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食品非法添加的监管执法力度,旨在让市场环境更加规范有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开展全过程综合治理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将那非类、拉非类两类物质纳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这一举措旨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那非类、拉非类物质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那非类、拉非类物质是指西地那非(俗称“伟哥”)、他达拉非等药物及其衍生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部分不法商家将其掺入酒类、压片糖果、咖啡等食品中,以“功能性食品”名义宣称具有“抗疲劳”“补肾壮阳”等功效,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据了解,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那非类、拉非类物质的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从严查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选择宣称具有特殊功效的食品,如发现可疑食品,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上述行动是市场监管总局落实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的具体表现。

  2025年5月初,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

  《方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口检验等源头治理,强化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环节使用监管,严厉打击化工产品冒充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

  《方案》印发后不久,市场监管总局迅速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专项抽检工作。据悉,专项抽检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超、批发市场、餐馆等场所,以及拼多多、抖音、淘宝等9个网络销售平台,重点抽检糕点、罐头、粮食加工品等21个食品大类共780批次。对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总局已督促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处置,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今年下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大食品添加剂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明确全过程监管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监管,有效防控食品添加剂滥用风险,《方案》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事无巨细地提出监管要求。

  对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环节,《方案》的监管要求是,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风险排查,清理不符合许可制度要求的生产企业,依法撤销、注销、吊销违规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工艺和技术指标组织生产,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标明复配保水剂、复配防腐剂、复配着色剂等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与下游食品企业合谋生产含有非法添加物的产品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各类违法主体。

  对于食品添加剂经营环节,《方案》的监管要求是,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销售环节风险排查,对网络平台、各类市场、商超等线上线下渠道销售的食品添加剂产品进行全面排查清理。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行为,督促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供货者名称等相关信息,严禁销售产品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未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对于食品生产环节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方案》的监管要求是,开展食品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突出问题整治,依法严查重处违法犯罪行为。以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植物油、饮料、复合调味料、淀粉及淀粉制品为重点品种,督促生产企业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严格原料控制、投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标注。

  对于餐饮环节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方案》的监管要求是,依法查处餐饮服务提供者销售自制食品添加剂产品,以及在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香料或香精等行为,严厉打击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等禁止在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等行为。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集中查处了一批诸如食品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法经营者形成了强大震慑。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2409.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同比增长14.9%。

  今年初,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全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以来,截至6月15日,约340万人次消费者参与了“你点我检”活动。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食品品种有蔬菜及制品、肉及肉制品、水果及制品等;关心的检验项目类别有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等。

  统计数据表明,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食品组织开展“你点我检”抽检22.2万余批次,不合格率为2.50%。其中,蔬菜及制品、水果及制品不合格率分别为4.35%、4.59%,主要是农药残留超标、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不合格;肉及肉制品不合格率为0.79%,主要是兽药残留超标、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不合格。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核查处置,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日益多元化,一些不法商家为追求利益,采用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实施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威胁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为此,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出台《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揭榜挂帅”工作方案》,以创新机制带动全社会研发优势力量,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性大、检验难度高的掺杂掺假物质及难以判定的非法添加行为,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食品检验方法。申报主体不受地域、单位、专业限制,鼓励跨学科团队协作研发。市场监管总局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和验证。成功研发的检验方法将在成果转化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及时应用于监管实际。

  6月23日至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全国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面临的短板:一些区域、一些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压力依然较大,风险排查防控工作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主动防控风险的意识,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严把生产许可关,严禁擅自改变许可条件或未经审查即予许可。要落实全链条监管要求,用好风险会商和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反馈许可不规范及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